来源:《中国会计报》11月24日8版https://api.zgkjb.com/news/shareH5/153019
2月17日,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》公布施行,全面注册制启动,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制度完成由核准制向全面注册制的过渡。
全面注册制下,审核权从证监会下放到交易所,决定权由交易所交给市场。证监会对上市企业的把关方式从过往的实质审查转向形式审查,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。资产评估报告等信息成为资本市场参与各方重要、核心的关注点。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步入重要战略机遇期。与此同时,随之而来的挑战也尤为艰巨。
对资产评估行业持续发展的挑战
执业风险不断加大。注册制要求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、中介机构“看门人”责任;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由“受理即担责”调整为“申报即担责”,意味着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前移,意味着评估机构要做好评估项目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控制,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的执业质量和风险防控提出更高要求。
注册制下,监管层在发行条件上做减法,注册审核遵循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,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。在强化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方面做加法,确立依法、全面、从严监管理念,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、财务造假和审计、评估等违法违规行为,督促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归位尽责、公正执业。目前,证监会在审计、评估监管方面已形成全链条“精准狠”的监管体系。
配合注册制实施,证券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改完善,自2月17日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共发布制度规则 165 部,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 57 部,证券交易所、全国股转公司、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 108 部。内容涵盖发行条件、注册程序、保荐承销、重大资产重组、监管执法、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。
自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交易半年以来,围绕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,证监会持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,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的措施更加有力。在中端,不断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,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3年行动方案,启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,深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;在后端,聚焦监管主责主业,保持“零容忍”执法高压态势,严厉打击欺诈发行、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专业胜任能力亟需提高。注册制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,通过不断完善的市场化发行、交易、定价、信息披露和常态化退市等制度,配以有效的法律惩戒体系,助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,推动资源更加高效地供给到高科技创新的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阶段、新经济领域。
注册制下提出“发行人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,应当充分披露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”的信息披露要求,可能使市场化的评估业务需求增多。而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阶段、新经济领域业务不断增多需要评估方法的不断创新、评估手段日益多元,对评估机构和评估执业人员的技术创新、专业水平等执业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。
相关建议
为破解发展难题,分别从资产评估机构层面、行业协会层面以及相关部门层面提出以下建议。
在资产评估机构层面,提高政治站位,积极拥抱改革。要以全面注册制实施为契机,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,以专业能力为基础,不断拓宽自身执业宽度、延伸自身执业深度、提升自身执业高度,切实履行好资本市场“看门人”职责。与时俱进,加大改革力度,敏锐地捕捉和挖掘新的业务机会,并主动适应新的监管形势,与资本市场改革同频共振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提高风险意识,强化风险防控。评估机构和评估执业人员须不断提升风险意识,着力加强职业道德自我约束,始终保持“诚实守信、勤勉尽责”的职业修养,严格杜绝低价竞争、不当承诺、利益输送等可能导致评估质量降低、评估风险增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时刻以质量管理为核心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,提升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精准性、敏锐性,尤其要提高识别和防控实质性风险的能力。各证券业务评估机构需全面梳理机构质量控制体系,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流程,最大限度降低评估执业风险、提高评估服务质量,助力提升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。
提高人员素养,加强人员管理。评估机构需将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等提升到战略地位,通过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全生命周期人才管理体系,科学分级管理和培育人才,通过逐步借助信息化、数字化手段,搭建更为现代高效的人才管理系统,为员工打造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。深刻认识到建立胜任能力评价机制对防范其执业风险的重要性,及时有效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评价体系。针对评估专业人员不同的业务胜任能力实行差别化管理,在对业务项目实行分类或分级的基础上,按业务承接、业务承做和报告审核3个环节相应匹配建立人员分层或分级制度。
开展前瞻研究,推进技术创新。面临新的评估领域、新的市场需求,尤其是风险比较高的领域,要以评估专业人士的方向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,开展对新评估领域、前沿评估领域以及高风险评估领域的前瞻性研究,并努力推动行业相关准则的制定与修改完善,从制度与方法标准方面着力,助力行业专业技术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全方位提升。
此外,学习借鉴证券监管部门、会计师事务所风险预警做法,适时开发相关软件,建立风险预警系统,做到事前事中全面控制,做好舆情监测及声誉风险管理。
在行业协会层面,进一步发挥资产评估行业资本市场“看门人”作用,不断完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和有利于行业自律监管的信息沟通、惩戒、协同等运行机制,特别是加大对新备案证券机构的检查力度和专业帮扶力度。持续加强行业诚信建设,完善对投诉举报等的处理机制,不断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。协调推进建立健全行业一体化管理制度,规范分支机构管理,优化内部治理。
针对资产评估行业在资本市场民事责任不断加重的新挑战,要积极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接触沟通,争取参与到评估等中介机构责任保险条款制定过程中,设计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基本条款和费率调节机制,探索联合体投保和集中投保等方式,助力构建风险“防火墙”。
在加快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上,建议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赋能于评估作业,急用先行、循序渐进推动构建科学适用的行业数据标准体系,满足数据共享交换和数据分析需求,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,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估作业效率与质量,更好地满足全面注册制下的质量要求。
在相关部门层面,从“入口”上把好关,建立对拟新备案机构进入的科学评价机制,建立证券服务评估机构评价体系。尽量统一各监管主体的监管标准,并对统一的监管标准予以公开,结合监管重点,不断完善评估执业规范、提升执业水平。
不断健全新型监管机制,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、便利化的营商环境,实现综合监管、智慧监管。围绕“追首恶”展开工作,从根源上解决问题,压实“惩帮凶”的责任,不断完善市场生态环境。
全面注册制实施后,可通过进一步发挥自身在价值发现方面的专业优势,延伸拓宽服务领域,建议相关部门倡导或支持对新业务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等,使评估机构能够为资本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。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、协调,共同建立评估专家库。在评估业务监管标准方面加强讨论、研究,不断完善技术规范,共同制订更为明确、可执行性更强的监管标准。共同组织评估机构,结合评估专业分析整理资本市场相关数据并定期公布,方便投资者客观分析资本市场估值,打击资本市场投机现象。
(北京资产评估协会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