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4日下午,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维权委员会成功举办“强化诉讼证据意识 筑牢审计质量防线”专题培训班。在当前强监管、严执法的背景下,审计质量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生命线。本次培训聚焦审计底稿在司法诉讼与监管检查中的核心证据功能,邀请两位资深专家从法律与实务双重视角深入剖析,现场近百名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骨干积极参与,反响热烈,取得良好成效。
首场培训讲座由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松梅律师主讲,题为《诉讼视角下的审计底稿证据要求及认定》。她指出,审计底稿是事务所在诉讼中证明勤勉尽责的“最有力”证据,必须具备完整性、关联性与合法性,形成闭环证据链。仅“列示问题”而无深入核查与合理判断,将构成重大缺陷。她强调,审计人员应摒弃“马后炮”思维,以诉讼视角反向审视流程,提前识别风险,确保每一步有据可查、可追溯、可抗辩。
第二场讲座由大信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执行总裁韩志娟主讲,题为《执业准则下审计底稿编制要点及管理》。她强调,底稿编制不能止于“做了什么”,更要回答“为何做”“是否充分”“是否可验证”。审计工作必须贯穿职业怀疑精神,对异常数据、重大变动保持警觉,杜绝因客户关系或业务压力放松标准。她指出,表面化应对、缺乏实质性程序支撑的底稿,难以通过监管审查,更难在诉讼中自证清白。
两位专家一致指出,当前监管已从“合规性检查”全面转向“实质重于形式”的深度审查。事务所必须摒弃“完成任务式”工作思维,构建以风险为导向、以证据为核心的工作机制。审计人员应具备“反向思维”能力——在执行程序前即预判可能被质疑的环节,提前设计应对路径,确保每一步操作均有据可查、有迹可循、有理可依。
本次培训内容紧扣行业痛点,既有法律层面的警示,又有实务操作的精准指引,兼具思想性、专业性与实操性,对提升事务所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